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二级生物安全柜可分为多种类型
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和安全级别要求,二级生物安全柜可分为多种类型,如II级A1、A2、B1、B2型等。其中,A1型和A2型适合处理少量挥发性有毒化学品和痕量放射性核素的实验,但不能用于大量此类物质的操作;B1型可用于处理少量挥发性有毒化学品和痕量放射性核素的实验,但如果涉及大量此类物质的操作则需选择B2型;B2型适用于处理以挥发性有毒化学品和放射性核素为辅助剂的微生物实验,且能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二级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注意事项:
1.个体防护:
-在使用生物安全柜时应穿着个体防护服并戴手套防止被污染。在进行安全水平操作时,可穿着普通实验服。手套应套在实验服袖口外面。有些操作可能还需要戴口罩和护目镜。
2.物品放置:
-避免将物品放入生物安全柜内过夜(除非制造商有此规定)。
-所有物品应尽可能地放在工作台后部靠近工作台边缘的位置,并使其在操作中不会阻挡后部格栅。
-可产生气溶胶的设备(如:混匀器、离心机等)应靠近安全柜的后部放置。有生物危害性的废弃物袋、盛放废弃吸管的盘子等体积较大的物品,应该放在安全柜内的某一侧。
-洁净的物品应放置在距离产生气溶胶器皿至少15cm外,降低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容易受紫外线损伤的实验样本可以在紫外线杀菌后的实验之前放入。
-不要在工作区内排放过多的物品。
3.操作规范:
-手和双臂伸入到生物安全柜中等待大约1min,以便安全柜调整完毕并且让里面的空气“扫过”手和双臂的表面以后,才可以开始对物品进行处理。
-尽量减少手臂的移动,移动时要缓慢,防止干扰柜内气流。在移动双臂进出安全柜时,需要小心维持前面开口处气流的完整性,双臂应该与工作区开口垂直地缓慢进出前面的开口。
-在工作台面上的实验操作应该按照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方向进行,所有操作在工作台面的中后部进行。
-一旦实验过程中产生溢洒物,用消毒纸巾置于其表面吸附清理。
4.使用后处理:
-系紧用过的生物废物袋。
-对安全柜内壁、后壁、工作台面和前窗内侧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由于剩余的培养基可能会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因此在实验结束时,包括仪器设备在内的所有物品都应清除表面污染,并移出安全柜。
-从安全柜内移出手臂之前,一定要进行表面消毒处理,然后垂直于工作区开口缓慢地移出。
-在每次使用后,要清除生物安全柜内表面的污染。工作台面和内壁要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所用的消毒剂要能够杀死安全柜里的任何微生物。在每天实验结束时,应擦拭生物安全柜的工作台面、四周以及玻璃的内外侧等部位来清除表面的污染。在对目标生物体有效时,可以采用漂白剂溶液或70%酒精来消毒。在使用如漂白剂等腐蚀性消毒剂后,还必须用无菌水再次进行擦拭。
-关闭前操作窗口并开启紫外灯。
5.溢洒处理:
-处理溢洒物时不要将头伸入安全柜内,也不要将脸直接面对前操作口,而应处于前视面板的后方。选择消毒灭菌剂时需要考虑其对生物安全柜的腐蚀性。
-如果溢洒的量不足1ml时,可直接用消毒灭菌剂浸湿的纸巾(或其他材料)擦拭。